查看原文
其他

铭记!今天,南京大屠杀81周年祭!

中山青年 2021-11-17


12月13日

国家公祭日

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忘记



1937年12月13日,中国当时的首都南京沦陷。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了长达四十多天的大屠杀,其行径可谓骇人听闻、令人发指。据不完全统计,死亡人数超过30万。然而时至今日,日本政府当局仍然否认且拒绝道歉。


▲新华社微电影《每个人的12.13》


2014年,国家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习近平总书记说到:“历史不会因为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不会因为巧舌抵赖而消失。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为人类和平作出贡。”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但是,和平的获得绝对不是一厢情愿的产物,和平是一个强大民族的待遇,和平是一个强大国家的待遇。历史虽已远去,见证者正在凋零,但我们绝不能忘记。


国破山河碎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仅用一万八千余人强占我国东北地区,建立伪满洲国。日本人的计划不止是东北,而是占领整个中国。内蒙古、热河、平津、察哈尔等大片国土沦丧;秦土协定、塘沽协定、何梅协定等被加诸于中国;满洲国的建立让中国的华北五省险些步其后尘。




七七事变后,日军进犯中华之意表露无遗。中国军队在正面和敌后战场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是,终因双方实力悬殊太大,加之一系列战略失误,导致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北方的北平丢了,南方的上海沦陷了。日军将下一个目标瞄准了当时中国的首都——南京。


四海苍生痛哭深



1937.7.7

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1937.8.13

日军进攻上海,淞沪会战爆发

1937.12.1

日军进攻南京,南京保卫战爆发


1937.12.12

南京城沦陷

1937.12.13

南京大屠杀



每当看到这国殇国耻之时,每一个中国人内心都会无比悲愤。日军之恶毒世界绝无仅有,日军之残忍世界“无出其右”。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



81年前的南京,

4名不同国籍的人亲历了这段历史。

81年后的今天,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1


夏淑琴:用余生去传递真相



时年89岁的夏淑琴是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之一。


81年前,夏淑琴和舅舅两家人一起租住在南京中华门东侧的新路口5号,这个普通的院落和普通的两家人,本不会被写入历史,然而1937年冬天的一场灾难,让新路口5号成为这座城市无法回避的历史见证,而夏淑琴也背负了一段血雨腥风的记忆。



夏淑琴知道,那是母亲在叫喊。



外祖父外祖母和那一床被子,没能保护住夏家的四个女孩。日本士兵强奸了夏淑琴的两个姐姐,外祖父和外祖母也被打死,母亲被日本兵从桌子下拖出来惨遭蹂躏,她年仅一岁的婴儿,被刺刀刺死。四岁的妹妹因为躲在被子里,没有被日本兵发现。夏淑琴被连戳三刀昏死过去,当她醒过来时,眼前的人间炼狱已不知是噩梦还是现实。



当时留在南京的西方人的日记与书信中,夏淑琴家的遭遇有多处记录。在战后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上,也都提到了这起日军疯狂屠杀无辜平民的典型事件。曾经的九口之家,只剩下夏淑琴和她四岁的妹妹。



夏淑琴和妹妹在家整整躲了14天,这14天里,陪伴她们的除了四周死去的亲人,就只剩饥饿、寒冷、疼痛以及无边的恐惧。


夏淑琴被迫成为了这段历史的“见证人”,每想到这段历史她总忍不住落泪,“我活了几十年,我就哭了几十年,眼睛都哭瞎了。”



我们不知道她是如何带着伤痛来讲述那段回忆,一遍遍地诉说,一次次地流泪,夏淑琴说,这是她的责任。


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人们,历史的真相!永远离不开良知和正义的捍卫。


▲纪录短片《女孩与影片》,由美国著名女导演、奥斯卡奖得主瓦妮莎·罗思执导。这部纪录短片以夏淑琴为主角原形,在凝重的历史背景下展现出亲情的温暖和记忆的传承,再次让西方关注到那段黑暗的历史。



2


马吉:让不可泯灭的事实公诸于世


最早记录下新路口5号的是美国牧师约翰·马吉。


南京大屠杀期间,他是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也是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他用相机拍下了侵华日军的大量血腥暴行。



“1937年12月16日,上海路。中国妇女下跪请求日本士兵不要杀害她们的儿子和丈夫,他们仅仅是因为被怀疑当过兵而被无情地驱赶在一起。成千上万的平民也被这样用绳索捆绑起来,驱赶到下关的扬子江边、众多的小池塘边和空旷的场地上,在那里他们遭到机关枪扫射、刺刀砍杀、步枪齐射,甚至被用手榴弹处决。”


这是南京沦陷后约翰·马吉拍摄的第一段影片的解说词。



在1938年1月30日的日记中,约翰·马吉这样写道,在过去的一个星期,我看到了最可怕的东西,听到了最令人作呕的事情,其真实性无可置疑,因为我是直接从邻居和一名在现场的8岁小女孩那里了解到的。


约翰·马吉提到的8岁小女孩就是夏淑琴。




在影片和解说词中,马吉并没有记下夏淑琴的名字,他也不知道,镜头中的夏淑琴最终在那场劫难中幸存了下来。


而拍下这些血腥画面的马吉这样告诉自己的妻子:“重复这些事令人恶心,但我认为应该把它们记下来,这样,这些不可泯灭的事实终有一天能公诸于世。”



3


拉贝:我不能背叛他们对我的信任


这个名字在西方并不知名,但是在许多中国人眼里,他就是一个“伟大的人物”。




小粉桥1号的拉贝故居,位于南京大学的一角,迄今已80多年。



一直到1996年,《拉贝日记》公之于世,世人才知道,1937年的那场大屠杀,这座青砖红顶的老洋房,成为了无数中国难民的避难所。




日军入侵南京的时候,绝大多数外国人逃离了南京。拉贝和10多位传教士、学者和商界人士留了下来。他们共同组建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拉贝被推选为主席。



拉贝始终相信,军队司令只要知道残暴程度,必然会做出行动停止暴行,于是他每天向日军最高司令官发电报,要求司令管理士兵言行。



庇护中国民众、尽力阻止大屠杀蔓延的工作艰巨而危险。拉贝毫无推辞,他在陈述理由时说:“我20多岁就来到这个东方国家,我一生最美好的青年时代都在这个国家愉快度过。我的儿孙都在这里出生,我的事业在这里取得成功,我始终受到中国人民的厚待……这是一个道德问题。我不能背叛他们对我的信任,这种信任令人感动。”



1938年2月,西门子总部迫于压力召回了拉贝。即使在离开之际,拉贝还把躲在他家养伤的中国飞行员王光汉扮作佣人安全地带到上海,又护送到香港。


1997年4月2日,拉贝的墓碑从德国运达南京安放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他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人道主义行为,让他获得了“南京辛德勒”的称号。



4


东史郎:向中国人民谢罪


1937年8月,25岁的东史郎应召入伍,系日军第十六师团步兵二十联兵队上等兵,参与了1937年12月开始的南京大屠杀暴行,当时,被日本《东京日日新闻》等报纸大肆宣扬的所谓“百人斩”就发生在该师团。



照片中二人是日本军官向井敏明和野田毅,他们刚完成一场比赛,比赛的内容是谁先用刺刀砍掉一百个俘虏的人头谁就为赢家。



1995年在日本大阪,曾参加过南京攻城的日本士兵东史郎接受了采访,他曾在自己的日记中,描写过一场七千人的屠杀。



1945年8月,东史郎在上海向中国军队投降后回日本。


1987年,他整理出版了自己战时所写的日记,正视了自己和侵华日军在中国犯下的罪行,并多次专门从日本来到南京谢罪。



“我们日本人对蒙受原子弹的危害大声呼号,而对加害中国人民身上的痛苦却沉默不语。日本军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危害是日本蒙受原子弹危害的几十倍。我认为,作为战争的经历者,讲出加害的真相以其作为反省的基础,这是参战者的义务……”



东史郎在说完这段话后,弯腰90度低头向南京人民谢罪。东史郎说,在有生之年他还要继续为历史作证,让世人知道过去战争的真相,“因为中日两国人民一衣带水,应该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东史郎以人性的良知和反省侵略历史的勇气,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宽恕和尊重。



苦难打不倒英雄的中华儿女

81年过往,中华民族任人宰割、

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今天,我们以国家的名义祭奠

无论你在哪个城市,如果听到鸣放警报声

无论你在做什么,都请停下来

为遇难同胞低头默哀1分钟



让白骨可以入睡

让冤魂能够安眠
把屠刀化铸
警钟

把逝名刻作史鉴



铭记

不只是民族的悲怆

还有落后必亡的训诫

纪念

从不为宣扬复仇的怨念

只为许下复兴的心愿:


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振兴中华,吾辈自强!



更多推荐

10086003.95元!全国人怒赞:宇宙正能量!

22,第一次,在影院直视“慰安妇”这个词

这位96岁老奶奶悄然离世

81年了,南京大屠杀和你我有什么关系?

慰安妇漫画:刺青……


END

来源:西北野战军、新华网、人民日报、扬子晚报

编辑:+C


没有对苦难刻骨的记忆,

不会明白复兴中华的可贵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